這是一個令世界驚異的“速度之變”:五年的時間,國網陜西電力實現“北電南送,西電東送,關中強網,陜南強聯”的標志性跨越。
這更是一場脫胎換骨的深刻變革:五年,一個龐大的電力巨人,完成了電網轉型升級,大力提升電網智能化水平,有利支撐陜西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
無論是規模速度的迅猛增長,還是深刻的體制之變,都凸顯了這樣一個事實:五年來,國網陜西電力所實現的巨大跨越,不僅創造了自身的發展奇跡,更成為全省五年非凡巨變的一個縮影。
五年來,國網陜西電力公司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各項政策方針,堅決貫徹國網公司各項工作部署,奮力開創電網建設、安全生產新局面,以安全發展、清潔發展、協調發展、智能發展為引領,實施三年攻堅戰,著力補短板、強結構,持續推動電網發展方式轉變升級,努力把陜西電網建設成為網架堅強、廣泛互聯、高度智能、開放互動的一流現代化電網。加快建設特高壓外送通道,促進陜西實現從“能源大省”向“電力大省”的轉變。今年建成的榆橫—濰坊特高壓工程將“陜電外送”的經濟效益最大程度的凸顯,為陜西電網發展翻開了新的篇章。
堅強電網做支撐
為陜西新定位而升級
陜北革命老區貧瘠的土地下蘊含著豐富的資源,擁有著全國唯一的國家級能源化工基地——陜北能源化工基地,可謂“烏金遍地、油浪翻滾、底氣十足、一鹽難盡”,在這些資源中尤其以煤炭資源儲量最為豐富。前幾年,陜北能源基地主要發展方式以輸出資源等粗放型發展為主,煤炭價格斷崖式下跌、行業大面積虧損,嚴重影響老區經濟社會發展。
面對困境,陜西省政府、老區當地政府采取積極措施轉變陜北地區能源發展方式,在補短板上狠下功夫,其中“陜電外送”作為陜北能源基地轉型發展重要方式被省政府提到了極其重要的位置,但作為煤炭主產區的陜北老區電網結構非常薄弱,根本無法承擔電力外送的重任,要送電,先修“路”,沒有特高壓這條“電力高速路”,陜北電力外送也只能是紙上談兵。
今年8月,榆橫—濰坊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正式投運,該工程是首個以陜西為落點的特高壓輸電工程,同時也是特高壓交直流主網架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陜西特高壓送電大通道對于陜西煤電集中開發、規模外送,促進陜西能源跨越式發展,應對經濟下行壓力,促進陜西經濟發展具有顯著作用。加快建設特高壓外送通道,提高電力外送能力,是實現陜西能源電力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電網是重要的基礎設施,落實“一帶一路”戰略部署,必須加快電網的互聯互通。今年是陜西公司實施電網建設三年攻堅戰的第一年,補短板、強結構,以規范建設、優化管理、提高效率為重點,加快“兩交五直”特高壓工程建設,加快推動電網轉型升級。實施三年攻堅戰是陜西公司系統前期協調、電網建設管控能力的一次巨大挑戰。要以爭取政策、確保項目落地為著力點,充分發揮屬地協調作用,力爭將電網建設任務納入政府目標責任體系,努力開辟綠色通道,為項目落得下、送得出創造良好條件。要以加強管控,確保安全、質量為關鍵點,統籌優化內部資源,建立柔性組織機構,確保工程按期開工。加強施工現場安全質量管控,全面應用110千伏變電站柔性施工圖集、施工圖預算和工程量清單成果,大力推進變電站模塊化建設、線路機械化施工、裝配式鋼結構廠房等新型技術應用,采取交流等方式增加電網建設管理力量,提高建設效率和工程質量,實現安全零事故、質量零缺陷、工期零延誤。
陜西公司為推進新一代智能變電站建設,密切跟蹤國網公司新一代智能變電站研究成果,以330千伏富平變試點項目為依托,超前做好新一代智能變電站的收資、調研、設計、技術和工藝創新等工作。在通用設計、設備應用基礎上,深化“兩型一化”要求,按照“模塊化”思路,推動新一代智能變電站標準化設計、配送式建設,確保優質高效的完成新一代智能變電站試點建設任務。認真總結110千伏智能變建設經驗,全面推廣110千伏新一代智能變電站。110千伏及以下電網各項指標均有較大改善,配網結構、供電能力、自動化、信息化水平得到較大提升。把西安電網建成一流省會城市電網。
在這五年中,陜西公司根據國網公司“三集五大”部署,加強電網規劃與地方國民經濟發展規劃的有效銜接,全力推動重點工程建設,750千伏天水~寶雞雙回輸電線路及330千伏西部解環工程加強了西北主干電網構架,為陜甘電網330千伏電磁解環創造了條件;750千伏信義變擴建、330千伏旬陽、三星城輸變電等9項重點工程為改善陜西網架結構、緩解西南部斷面供電壓力、提高電網供電能力起到了積極作用;建設了西寶客運專線、 800千伏酒泉-湖南,1000千伏榆橫-濰坊, 1100千伏昌吉-古泉、330千伏西成高鐵等一系列重要工程,開工規模和數量創歷史新高。新增農配網工程、省外電源斷開工程及國內電壓等級最高的330千伏富平新一代智能變電站等57項工程按時投產,為進一步優化網架結構, 提高電網供電能力起到了積極作用。
全面規范施工標準
穩步提升管理水平
7月3日,隨著西安新大陸110千伏新建變電站施工現場視頻的接入,標志著西安公司工程管理工作再上新臺階。施工現場視頻接入是指在變電工程計劃開工以前,在施工現場接入視頻系統。該系統為3G無線加密視頻監控系統,采用遠程網絡視頻監控系統方案,根據變電站建筑結構、電氣、機電設備要求、現場展位的設置情況設計,按照安防系統管理流程規定進行架設,確保實現基建項目的遠程可視、監控功能。
近年來,國網公司提出“基建業務與信息化的深入融合”的要求,陜西公司大力推行標準工藝應用、隊伍分包管理等新業務流程。使工程管理更加規范化、標準化、信息化。此次上線的基建信息系統的視頻接入工作,以基建管控信息系統為依托,實施“基建天眼”工程,增加了施工現場可示功能,實施“基建天眼”在線監控工程。不僅實現了在建基建項目的遠程可視、監控功能,還具備將現場視頻進行抓拍及存儲的功能。此外,還能夠將基建信息管理與實際工程進度進行比對,進一步強化了對施工現場重要施工作業的安全質量的管控,提升了管理效率,加強了工程進度、安全、質量管控能力,提高了基建工程現場管理水平。
為大力推進標準化建設,該公司進一步統一管理流程、統一技術規范、統一建設標準,以業主、施工、監理項目部建設為抓手,著力解決管理效率不高、能力不平衡等問題,持續提高管理穿透力。深化“三通一標”成果應用,以有效應用為重中之重,突出標準方案的實用性、技術標準的一致性、整體水平的先進性和適應范圍的全面性。創新管理機制,落實各級責任,強化專業間橫向溝通協調,共同推進標準化成果在可研、設計、招標、施工、驗收等環節的全過程應用,推動“三通一標”標準化成果有效落地。實現設計方式由“各顯其能”向“標準設計”、建設方式由“量體裁衣”向“成衣定制”、施工方式由“人工為主”向“機械為主”的轉變。按照“標準化設計、工廠化加工”的總體定位,加強科技創新,提高電網智能化建設水平。
為提升依法合規建設管理水平,該公司切實落實依法治企各項要求,嚴格遵照國家法律法規和公司規程規范開展工程建設。規范工程開工前審批要件報批工作,重點抓好規劃手續、用地批復、施工許可等審批手續辦理,納入基建常態工作管控。對歷史遺留土地證問題開展專項治理工作,確保2017年取得階段性成果。進一步規范招投標活動,公開、公平、公正選擇參建隊伍,杜絕應招未招、未招先建。加強分包商準入管理,嚴格落實主體工程不得分包,非主體工程只能分包一次的規定,防止不合格分包商進入施工作業現場。規范項目合同,特別是分包合同管理,加快工程結算、決算和轉資。要依法開展通道清理,依據賠償協議、原始票證、賠償明細開展結算,積極采用電子支付,杜絕“白條”入賬。
為加強信息支撐,提高管理效率,該公司按照公司構建“大數據”新格局要求,優化電網建設管理模式,提升基建管理工作水平。按照信息化與基建專業管理融合要求,健全工作保障體系,推進基建管理系統的全員應用。利用信息化手段促進基建業務管理有序高效運轉,以標準化建設為導向,將現場視頻接入、人員管理系統等信息化工作成果納入工程項目部標準化配置,明確管理保障、技術措施和評價考核要求,將責任落實到人,切實強化現場部署與應用。
文章來源:網易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