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省內集中競價交易成交規模50億千瓦時,成交規模創全國之最;建立直接交易月度市場定期開市機制,組織4次月度集中競價交易,成交電量158億千瓦時,為用戶降低購電成本3.518億元……記者從會上獲悉,今年電力直接交易規模達到1350億千瓦時,是2013年直接交易量的100倍,將為用戶節約購電成本超30億元。
江蘇電力交易中心交易部副主任陳浩介紹,早在2012年,江蘇就試點開展電力直接交易,但當時僅有7家電力用戶和8家發電企業參與,規模較小。為使市場化交易更加高效、透明,2016年4月18日,江蘇省在華東地區率先組建江蘇電力交易機構——江蘇電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使合同、交易、計劃、結算、信息發布等電力交易核心業務,全部實現了平臺化運作。交易中心成立5個月之后的9月13日,江蘇電力交易中心即組織了江蘇省首次集中競價交易,采用交易雙方分別申報交易電量和價差的形式,按照“價格優先、容量優先、時間優先”的原則確定成交,單次成交規模達50億千瓦時,創下平臺集中交易的全國之最,降低用戶購電成本1.075億元。
“以往雙邊協商的電力交易方式就像市場買菜,面對面砍價,最終的成交價格沒有參考。集中競價就不一樣了,大家一起買,價格完全由市場決定,心里有底了?!崩ド烬堯v光電公司副總經理楊能昌說,在去年9月的集中競價交易中,該公司申購了5300萬千瓦時電量,最終全部交易,一下子省了114萬元購電成本。
“在今年歷次集中競價中,我們廠的發電機組都有中標,累計成交電量超過4億千瓦時。通過參與集中競價,我們的市場意識和競爭意識大大增強,一定會更好地適應未來電力市場化交易的發展需要?!比A能太倉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策劃部營銷辦公室副主任鄒軍說。
據悉,集中競價交易是江蘇市場化電力交易種類不斷豐富的體現。與此同時,江蘇還在全國首創發電權交易,引導鼓勵和促使發電成本高的機組,將其計劃合同電量的部分或全部出售給發電成本低的機組替代其發電,從而達到優化電源結構、降耗減排的目的。5年來,發電權交易電量達1160億千瓦時,年度和總量均位居全國首位。
平臺是基礎,一套完備科學的制度則是實現電力交易市場化水平提升的前提。在完善發電企業和大用戶雙邊直接交易的同時,今年,江蘇電力交易中心積極推動集中競價交易常態開展,建立直接交易月度市場定期開市機制。截至目前,已累計實現集中競價直接交易電量158億千瓦時,降低用戶購電成本3.518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江蘇省不斷拓寬市場交易對象。如將省內核電機組納入交易范圍,將參與交易用戶的用電電壓等級由110千伏及以上放開至35千伏及以上電壓等級,進一步激發了發電企業和電力用戶等市場主體參與交易的積極性。
文章來源:騰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