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增加值電耗反映了一個國家、地區、行業或者企業電力消費水平和節電降耗狀況,與技術進步、行業結構等因素密切相關。工業分行業單位增加值電耗是影響工業用電增長的重要因素。基于月度工業用電分解模型的實證結果表明,2016年1-11月,我國工業部門電力消費強度同比降低3.2%,拉低工業用電增長2.6%(同期工業部門電力消費同比增長2.6%,工業增長和結構調整分別拉動電力消費增長5.9%和-0.7%);制造業部門電力消費強度同比降低4.5%,拉低制造業用電增長3.7%(同期制造業部門電力消費同比增長2.1%,制造業增長和結構調整分別拉動電力消費增長6.7%和-0.9%)。
單位增加值電耗變化受行業技術進步、結構變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由于數據的缺失,在解釋工業子行業電耗變化的時候,人們大多提到“技術進步”這一個原因,但行業的“技術進步”應該是持續且緩慢的,很難解釋大幅降低且波動較大的電耗強度變化。但數據顯示工業子行業電耗強度變化呈現出較大的波動特征,如2016年1—11月,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單位增加值電耗同比降低4.5%,但11月份當月該行業單位增加值電耗卻同比大幅上升,增幅達16.3%。
因此,筆者認為,除了人們普遍認識到的技術進步以外,工業子行業內部結構變化、企業變遷是影響行業單位增長電耗變化的重要因素。在某個特定的時間段內,當行業內部附加值高、但電耗低的企業和產品快速出現的時候,行業整體的單位增加值電耗將出現下降。通常來講,行業內部以原材料生產為主的上游行業的電耗水平較高(如鋁冶煉用電占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行業用電的比重超過70%),而以加工為主的下游行業的電耗水平相對較低。
然而,由于缺少更為細分行業增長情況的相關數據,工業子行業內部結構的變化方向、變化趨勢以及對行業電力消費的影響一直以來都是一個“黑匣子”。筆者認為,我們可以換一個角度去考察這種變化,盡管我們缺少更為細分行業的增長情況,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分類PPI(工業出廠者價格指數)指數對行業內部變遷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價格是市場供需狀況的直接反映,當市場供大于求的時候,價格將會降低,供給的數量將會減少;反之則反。PPI分類指數中,原材料工業PPI指數可以用來反映以原材料生產為主的上游企業的供需情況,加工工業PPI指數可以用來反映以加工為主的下游企業的供需情況。原材料工業PPI指數與加工工業PPI指數之間的“一致”或“背離”就可以為我們大致勾勒出行業內部結構變化的此起彼伏:在加工工業PPI指數變化不大的前提下,原材料工業PPI指數大幅下降過程中,行業內部以原材料加工為主的上游企業將大幅減少,行業的電力消費增速快速降低,行業單位增加值電耗的降幅較大;在原材料工業PPI指數大幅上升的過程中,行業內部以原材料加工為主的上游企業將快速增多,行業電力消費也將高速攀升,從而使得行業單位增加值電耗降幅較少,甚至出現上升趨勢。
通過數據梳理可以發現,2009年以來,我國加工工業PPI指數波動較小,而原材料工業PPI指數波動較大,分時間段來看,2009年1—7月,原材料工業PPI持續降低;2009年8月—2010年5月,原材料工業PPI逐漸企穩回升,工業用電量也出現了一個較大幅度的提升;2010年6月—2011年9月,原材料工業PPI始終維持在較高水平,這一階段工業用電量平均增速約為11%;2011年10月—2014年9月,原材料工業PPI緩慢降低并逐漸穩定,工業用電量相應降至6%左右的中高速;2014年10月—2015年12月,原材料工業PPI降至-11%左右的低水平,工業用電量也逐漸降至負增長;2016年1月至今,原材料工業PPI迅速攀升,工業用電量也逐漸企穩回升。
對上述數據的梳理印證了我們關于“工業行業內部結構變化與行業單位增加值電耗關系”的初步認識。綜合來看,筆者認為:行業內部上下游微觀企業或產品的變遷較好地反映了中觀行業層面單位增加值電耗波動,對工業用電增長情況的判斷需要高度重視PPI的變化規律及趨勢。通過對已有的PPI經驗數據分析,筆者認為,2017年我國PPI將沖高后逐漸回落企穩,工業用電增長也將呈現出“中速增長”和“前高后低”的兩大特征。
文章來源:國際電力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