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天然氣管道局(中石油管道局)3日透露,中緬天然氣管道工程破解多項世界性工程難題,創造多項技術創新,作為中緬天然氣管道工程(緬甸段)的承建單位,中石油管道局入選“2016年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境外工程)”。這也是魯班獎自1987年創立以來,中國長輸管道建設行業第一次獲得這項榮譽。
據了解,2010年以來,中國油氣能源對外依存度不斷攀升,為了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中石油規劃了東北、西北、西南、海上四大油氣戰略通道。中緬油氣管道就是規劃中的西南通道,設計管徑1016毫米,年輸氣量120億立方米。該項工程緬甸段始于緬甸西海岸皎漂市,經若開邦、馬圭省、曼德勒省和撣邦,自南坎進入中國。沿途情況復雜,荒島施工、山區斷崖、河流海溝、灘涂水網、丘陵平原、撣邦高原、原始森林等都是考驗管道局施工組織能力的“攔路虎”。有專家認為,這是中國管道建設史上環境最復雜、建設難度最大的石油天然氣長輸管道工程。
為解決復雜環境下施工難題,中石油管道局成功應用了綠色施工、高強度鋼材應用、抗震加固與檢測等7大類11項新技術,同時應用了海底管道三維技術、大口徑并行海底管道設計、高地震裂度及斷裂帶管道設計等12項大口徑長輸管道施工高新技術。創造了直徑1600毫米的鋼套管夯進126米的世界紀錄;攻克了伊洛瓦底江定向鉆等“世界性穿越難題”。
大量高新和關鍵技術的應用,使該工程建設達到了國際先進技術水平,誕生了國家級工法2項,獲得國家授權專利10項,開發應用了3種新設備……
中石油管道局中緬天然氣管道工程(緬甸段)負責人表示,中緬管道成功建設,實現了中緬兩國共贏,打通了中國西南能源大動脈,緩解了馬六甲海峽對中國能源戰略的壓力,解決了中國大西南地區近2億人口的用氣問題,為兩國經濟引擎提供了強大的能源動力。
文章來源:中國電力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