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廣東省發改委發布《廣東省能源局關于印發廣東省推進能源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2023-2025年)。
《通知》指出,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規模化開發海上風電。推動海上風能資源集中連片開發利用,打造廣東海上風電基地;加快推動已納入規劃的海上風電場址建設;有序推進國管海域場址項目試點示范,組織做好新項目業主競爭性配置和國管海域項目示范開發等工作。
新增建成陽江沙扒、汕尾甲子、汕頭勒門、揭陽神泉、惠州港口、湛江外羅、珠海金灣等約80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開工建設陽江青洲、陽江帆石、汕尾紅海灣、珠海高欄等約120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
因地制宜發展陸上風電和生物質能。結合資源條件,在遠離居民生活區且風能資源較為豐富的區域適度開發集中式陸上風電,因地制宜發展分散式陸上風電。
推動新能源發電項目能并盡并。統籌新能源發電、配套儲能,送出工程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投運。到2025年,全省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規模達到7900萬千瓦。
積極拓展新型儲能多元化應用場景,推進“新能源+儲能”建設,規劃引導獨立儲能合理布局,鼓勵用戶側儲能發展。完善新型儲能參與電力市場機制和電網調度運行機制,建立健全儲能標準規范,提升儲能建設質量和運營安全水平。積極推動新型儲能技術創新,促進新型儲能與大數據中心、5G基站、數字電網等新型基礎設施融合應用,支持各地開展源網荷儲一體化、多能互補、虛擬電廠等試點、示范。到2025年,儲能裝機容量達到300萬千瓦。
支持煤炭與煤電聯營、煤電與新能源聯營。按照“市場為主、企業自愿”的原則,促進煤炭與煤電、煤電與新能源企業合作聯營。鼓勵支持我省電力企業與外省煤炭企業開展聯營,通過項目合資、單向或交叉持股等方式實現優勢互補,增強電煤供應保障能力。支持煤電與新能源互補開發,統一送出、統一調度,提高送出通道利用率,提升新能源消納能力,建立兼顧煤電靈活性與新能源低碳化的聯營模式。
據了解,2022年底,國家能源局綜合司發布關于廣東省海上風電規劃調整的復函。《復函》指出,請廣東省能源局按照規劃布局和建設條件,有序擇優推進位于省管海域的800萬千瓦海上風電新增場址項目建設,力爭2025年底前建成并網400萬千瓦以上。
穩妥推進位于國管海域的深遠海海上風電項目示范化開發。“十四五”期間推動800萬千瓦項目前期工作,并做好與全國深遠海海上風電規劃的銜接,手續齊備時開工建設,力爭2025年底前建成并網200萬千瓦以上。
根據《復函》,項目開發要堅持規模化,按照統一規劃、連片建設、集約送出、集中運維的思路,遵循節約和集約利用海域海島和海岸線資源的基本原則,統籌產業鏈布局,充分發揮規模效應,帶動產業發展和降低發電成本,原則上通過競爭性配置等市場化方式確定項目開發企業。
《復函》表示,請廣東省能源局組織做好深遠海海上風電試點示范項目開發前期各項工作,明確示范要求,相關技術單位做好相關工作,加強建設條件評估,開展深遠海大容量風電機組、遠距離柔性直流送電、海上能源島、海上風電與海上油氣田融合發展等新技術新模式論證,優化項目建設技術方案,促進降本增效,為開發建設深遠海海上風電打好基礎。
文章來源:北極星風力發電網
版權說明:本站所有文章、圖片、視頻等資料的版權均屬于武漢華電高科電氣設備有限公司,其他任何網站或單位未經允許禁止轉載、用于商業盈利,違者必究。如需使用,請與我們聯系;允許轉載的文章、圖片、視頻等資料請注明出處"來自:武漢華電高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