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本輪電改的啟動,原本不能與發電廠直接交易的中小用戶,可以通過配電、售電公司來實現交易,彌補了多年來我國電力市場的一種缺失,應該說是電改的一大進步。
但縱觀目前各地直接交易的開展情況,有的地方特別是高耗能產業占比較高的地方,在直接交易過程中,違背市場定價原則,采取行政手段人為降低電價的現象仍有發生。特別是能夠進入直接交易名單的大用戶,有的不是市場選擇的結果,而是由地方政府部門確定,一定意義上,大用戶直購變成了對大用戶的優惠。同時,個別省份還“謝絕”了售電公司的參與,由電網企業代理中小用戶參與直接交易,造成了市場主體的混淆,與9號文件培育和放開售電側市場的精神相悖。
大多省(區、市)的電力用戶一旦進入名單,不僅可以享受較低的電價,而且電力電量不平衡的責任還由其他未進入名單電力用戶和發電企業承擔,電力用戶承擔偏差和輔助服務的機制尚未有效建立,約束考核機制不健全。
四是電力市場中操縱市場、控制價格的情況時有發生。
在電力市場建設推進的同時,如何完善交易規則、防范市場力,如何判定串謀行為、如何處罰,電力體制改革如何與供給側改革、國企改革協調一致推進,都將是今后一段時間內必須研究和正視的問題。
加強推進改革的幾點建議
一是要及時對重點地區三年來電改進展進行必要總結梳理。本次改革大的原則由國家層面掌握,但具體方案、實施細則由地方主導,這種背景下,有必要建立科學合理評估機制,必要時引入第三方機構,對各地電力體制改革效果進行全方位評估,保證改革方案符合中央精神。
評估工作應立足于肯定成績、指出問題,防止各地落實9號文件出現跑偏的問題。發揮各方力量,加強監管檢查,確保各地與中央電力體制改革原則和頂層設計精神保持一致。
二是進一步完善電力市場交易規則,確保改革不走彎路、不抄“近路”。要在尊重電力系統物理屬性和地區差異的原則下,根據資源稟賦、電網結構、用戶特點和負荷特性,完善各地電力市場交易規則,著力推進電力中長期交易、輔助服務市場及現貨市場。
要有意識的培育售電企業,壯大售電側的市場力量,絕不能越俎代庖,要充分發揮售電公司代理用戶多、整合曲線處理偏差考核能力強的優勢,鼓勵售電公司通過優化組合減少偏差考核費用,讓真正有能力的售電公司脫穎而出,激發市場活力。
三是充分發揮交易機構的作用,拓展交易范圍。交易機構是電力市場化改革的重要環節和關鍵平臺,其發揮作用的水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地電力體制改革的進展水平。
從全國來看,區域和省級交易機構已組建到位,并發揮了應有的作用,但是各地發展不夠平衡,電力交易機構的交易范圍、交易品種和業務量仍然有限。要把交易機構發揮作用的水平作為衡量各地電力體制改革進展的重要標志。
當前,既要推進中長期交易規避風險、以現貨交易發現價格的電力市場,還要鼓勵合同轉讓機制,以及優先發電權交易。
要加快放開交易主體的跨省跨區限制。現階段,因為硬件軟件兩方面制約,跨區域交易仍然受到很大限制,缺少全國性的交易市場。但是,市場也可以對電網的跨區域建設提出要求,推動電網建設的跨區域市場化。一個辦法是組建跨區域的全國性電力交易機構,另一個辦法是在現有的交易機構中培育全國性交易機構。同時,要鼓勵市場主體跨區域注冊,攪活一池春水。
四是處理好頂層設計和摸石頭過河的關系,注重電改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頂層設計是目標和方向,摸石頭過河是具有中國智慧的改革辦法。二者是辯證統一的,推進局部的階段性改革要在加強頂層設計的前提下進行,加強頂層設計要在推進局部的階段性改革的基礎上來謀劃。
要充分把握本次電改具體方案、實施細則地方主導的特點,既尊重地方的首創精神,鼓勵基層大膽試驗、大膽突破,又要加強宏觀思考,遵循頂層設計。特別是針對個別政府部門和地方以改革名義出臺的并不完全符合市場化方向的政策措施,影響電力體制改革有序推進的問題和現象,我們必須堅持“鏈式改革”的思路,即以問題為導向的全產業鏈市場化改革,以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為目標,完善跨部門、跨行業、跨地區、跨所有制的改革方案,以此打破困局,以整體的合力和各主體之間的有效協同,引導市場發揮其決定性作用,促進電力資源的優化配置。
文章來源:北極星電力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