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這些最流行的先進科技與電網建設相結合,將使得電網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水平進一步提升。日前,記者在浙江省多地采訪了解到,通過一系列強創新、惠民生的做法,“科技強網”真正讓電網“聰明”了起來。
檢修不用再爬梯,高效檢測“一掃靈”
“供電所么?廠里變壓器有問題,請來看一下,最好帶著梯子。”當杭州市富陽區一家用電企業的員工向當地供電公司江南供電所報修故障時,考慮到變壓器位置比較高,他特意囑咐維修人員帶梯子。
可等到用電檢查班的師傅過來時,大家沒有看到熟悉的長梯,取而代之的是師傅手中一掃就靈的“電大夫”。
這款名為“電大夫”的檢修“神器”,是富陽供電公司以數據庫為基礎,綜合利用紅外測溫、嵌入式微控制器、低功耗無線通信等技術,成功研制出的可在高處運行設備遙控拍照并在線檢測的新工具,能在帶電情況下快速完成檢測,且能直接把檢測結果通過網絡發到用戶手機上,實現用電服務現場信息、營銷后臺數據庫以及電力用戶之間的互聯互通。
技術專家介紹,有了“電大夫”,檢修人員無需再爬到危險的高處便能查出故障,哪里出了問題只需“輕輕一掃”,既保障了維修人員的生命安全,又提高了電網檢測維護的效率,可謂一舉多得。
大數據、云計算……先進科技優化電力供給結構
“電大夫”只是浙江省電力公司近年來綜合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科技優化電力供給的一個縮影。
過去,低電壓等問題的發現主要依靠現場巡查、客戶報修等人工途徑,缺少科學系統的監測和校驗手段,導致配電網管理往往只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為徹底消除農村、山區電網線路老化、低電壓等問題,在浙江臨海,當地供電公司開發了智能電網數據庫,從11個方面對供電服務區及公用臺區進行大數據和云計算分析。
據介紹,通過大數據的深入挖掘和運用,浙江電網實現了跨業務、跨層級、跨系統的數據融通,為浙江能源在互聯網時代海量的信息存儲和數據交換奠定了堅實基礎,提供了可靠的高容量通信傳輸能力。
國網浙江信通公司是浙江電網大數據業務研發應用的“主力軍”。近年來,他們大力推進信息通信新技術的探索與實踐,研發出分布式實時數據庫管理系統,在電力信息網絡空間應用了先進的安全態勢感知和移動防護技術,建設了“數據干凈透明、模型規范統一、分析靈活智能”的數據中心。
專家表示,大數據的運用,猶如為配電運維人員配備了一雙洞悉全網的“眼睛”。在運維監控中心電腦屏幕上,通過多維度的大數據分析,將電網運行的薄弱環節得以直觀呈現,能夠更好地保障電網“健康高效”運行。
創新的訣竅在人才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讓電網越來越“聰明”的根本動力何在?國網浙江省電力公司總經理肖世杰認為,抓好創新的“訣竅”關鍵在人,除了在體制機制上對科技創新予以引導外,更重要的是要讓善于創新的人得到實實在在的獎勵。
在浙江瑞安,為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當地供電公司設立了科學技術獎,包括科學發明專利獎和技術實用性專利獎兩大獎項,給獲獎者一次性獎勵5000至10000元,并將其優秀事跡大力宣傳、推廣,形成可復制、可借鑒之效。
瑞安市塘下供電所班長林長江是獲獎者之一。平日里,他除了是一名一線的電力工人,更是一位來自基層的“創新能手”。他所研發的配變開關專用操作組件,日前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專利證書。
在鼓勵創新的大環境驅動下,浙江電網的創新熱情空前高漲。在浙江浦江,國網浦江縣供電公司成功研發了配網串補可控硅技術,為偏遠山區點亮了“長明燈”。“老百姓方便用電安全用電的需求,是我們利用創新成果支撐堅強智能電網建設的原動力。”該公司負責人徐愛良說。
除此之外,他們還從實際出發推出水晶產業用電的諧波治理、運行防誤優化系統、防爆避雷器等一大批創新項目,解決了在生產實際中碰到的技術問題,支撐起智能電網建設,提升電網的科技含量和運行水平,實現電網技術的新跨越。
文章來源:中國青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