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初,國家能源局發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光伏發電建設和運行信息簡況》顯示,一季度,我國光伏新增裝機743萬千瓦,與2016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集中式電站新增裝機478萬千瓦,同比下降23%。分布式電站新增裝機243萬千瓦,同比增長高達151%。
上述數據反映,盡管分布式電站新增裝機容量快速增長,但光伏裝機結構中數量占比超過八成的集中式電站卻在降速。這似乎印證了市場對于光伏行業未來發展的擔憂——國家發改委在近期頒布的電力行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中,將2020年我國太陽能裝機目標由150GW下調至110GW,較大的下調幅度是否會對光伏行業的需求帶來負面影響。
2016年12月底,國家發改委公布了《全國光伏發電標桿上網電價表》,對各類資源區2017年新建光伏電站標桿上網電價進行下調。于是,2017年6月30日便成為一個敏感的時間點。去年上半年,同樣受到政策下調電價的影響,光伏行業出現了“6˙30搶裝潮”,致使光伏產業鏈各環節的市場需求急速提升,奠定了光伏行業在去年的繁華之景。因此,市場對于今年搶裝潮的再度出現充滿期待,甚至有觀點指出一季度便會顯露搶裝潮的跡象。不過,一季度光伏行業整體表現平平,近一半的A股光伏企業今年前三個月的凈利潤同比去年出現下滑。
分布式光伏電站未來巨大的市場空間在一定程度上保障著今后四年光伏需求的樂觀預期。根據“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我國分布式光伏裝機規模達60GW。而截至2016年底,這一數據僅為10GW。此意味著,未來四年,我國分布式光伏電站年均新增裝機容量應不得低于12.5GW,方可達成目標。
與此同時,光伏“領跑者”計劃以及光伏扶貧工程等新項目也能帶來可觀的裝機規模。光伏產業鏈可分為上、中、下游以及輔料四個環節。上游以多晶硅、硅片生產為主,中游則是電池、組件,下游涉及電站開發,輔料則包括光伏玻璃等。
文章來源:北極星電力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