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1世紀以來,能源革命進程加快,能源革命的走向決定著未來能源發展的方向,也是宏觀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載體。光伏等新能源產業作為能源革命不可或缺的一環,受到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
1.經過近十年發展,國內光伏產業已經形成健全的產業體系,在全球產業鏈占據主導地位。電池片、組件在定價和技術標準領域掌握了相當的話語權,在“一帶一路”戰略引導下,我國光伏企業“走出去”步伐也在不斷加快,縱觀全國各行業,這種優勢的主導地位除了高鐵之外在光伏等新興產業也得以實現。
2.光伏產業為經濟“穩增長、促發展”提供重要支撐。隨著光伏產業鏈發展壯大,對GDP保障和就業拉動作用愈加重要,對電纜、鋼鐵、水泥等行業的集成和拉動效果也非常明顯。據估算,2016年光伏行業總產值達3500億元以上,影響就業人口以百萬計,產業良性發展為穩定和完善宏觀經濟提供重要支撐。
3.行業完成了從亂到治的過渡,逐步進入到良性發展階段。光伏行業已經逐步摘下被詬病的“高耗能、高污染”帽子,主要設備商、組件生產商技術進步明顯,管理日趨規范,單晶和多晶電池產業化效率分別達到了19.8%和18.3%,高效電池達到了21%和19%,光伏發電能效優勢已充分體現。
4.“光伏+”模式有效實現各類社會經濟資源的綜合利用。一方面分布式光伏打破傳統的能源集中供應模式,實現了電力供應和需求精確對接,使閑置屋頂資源產生價值同時,也節省全社會輸配電網投資成本。今年夏季合肥、嘉興等分布式光伏裝機規模較大城市,在用電負荷創歷史新高情況下,未進行大規模電網改造和需求側管控措施就安然度過夏季高溫,光伏頂峰的作用初步顯現。另一方面,從各能源結構特性看,只有光伏適合建造在荒漠、荒坡、廢棄土地之上,并且可以采用漁光互補、農光互補等多種形勢,體現廢棄土地資源綜合利用的良好效果。
文章來源:北極星電力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