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抓緊解決機制和技術問題,優先保障可再生能源發電上網,有效緩解棄水、棄風、棄光狀況。對此,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聊城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孫菁建議,國家相關部門應加大工作力度,確保光伏發電財政補貼政策落實到位。
全國人大代表、國網安徽省電力公司總經理秦紅三則建議,應有序健康發展新能源,積極推進新能源與其他電源的有效銜接,形成常規能源、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輪驅動的能源供應體系,才能立足國內能源多元化供應,保障能源供應安全。
加大新能源發展的政策支持力度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產國和消費國之一,也是少數幾個以煤炭為主要能源的國家之一,煤炭的大量使用對我國造成嚴重的大氣污染。為此,大力開發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地熱能和海洋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將成為減少環境污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為此,國家出臺政策大力支持光伏發電,2013年7月15日國務院發布的《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提出,要按照“合理布局、就近接入、當地消納、有序推進”的總體思路,根據當地電力市場發展和能源結構調整需要,在落實市場消納條件的前提下,有序推進各種類型的光伏電站建設。
孫菁表示,國家其他部門也相繼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和支持太陽能光伏發電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僅2013年,就有國家電網公司發布的《關于做好分布式電源并網服務工作的意見》、財政部發布的《關于分布式光伏發電實行按照電量補貼政策等有關問題的通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的《關于發揮價格杠桿作用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通知》等。
“國家在政策、投資、財稅、價格方面給予支持,光伏組件和并網逆變器價格也不斷下浮,全國各地相繼投運了一大批兆瓦級光伏電站,積累了大量的制造、建設安裝、運行和維護方面的經驗,所以光伏發電是目前技術最成熟、最具規模開發條件和商業化發展前景的可再生能源發電方式之一。”孫菁表示。
但是孫菁同時指出:“國家對光伏電站雖有補貼政策,但近兩年補貼資金卻遲遲不能兌現,造成許多光伏電站企業資金緊張,運營不暢,甚至到了被拖垮的境地。”
從技術層面解決棄風、棄光問題
秦紅三認為,新能源發電出力具有隨機性、間歇性、波動性等特點,必須有足夠堅強的電網作為支撐。要在新能源建設年度規模下,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通過加大對新能源上網電價差異化引導、強化競價配置方式、加強棄風棄光風險預警等方式,引導企業合理投資,促進新能源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在電力規劃層面,要超前引導新電源發展規模與布局,處理好新能源集中開發和分散開發的關系,有序安排新能源建設時序,同時加強儲能、調峰、調頻以及智能電網建設,保障電網安全運行。”秦紅三表示。
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李朝興認為,目前,8部委推進電能替代指導意見逐步落實。在此過程中,建議有關部委還應加快細化電能替代落地措施,促進各省(市)政府制定本地電能替代實施方案,并將電能替代納入各地行業規劃和城市發展規劃,列入政府重點工作。
“同時,應推動富余清潔能源、高效低排大機組替代企業燃煤自備電廠發電,促進清潔能源消納。在供熱(冷)要求較高的大型商場等場所,推廣應用熱泵、電蓄冷空調等技術,促進電力負荷移峰填谷。”李朝興表示。
全國人大代表、新疆新能源集團董事長武鋼建議,可以通過技術解決新能源的并網問題。“風電現在是可預報的,預報的準確度能提高到85%以上,而且隨著大數據、云計算能力不斷提升,加上風力發電的經驗數據不斷修正,我們預測的比例、精準度還在提高,有些地方可以達到90%以上。”武鋼表示。
此外,武鋼認為,風電、太陽能本身存在互補性,同時不同區域的風電也可以互補,再加上儲能技術的利用,新能源并網難題將得到有效解決。“為什么說未來要推能源互聯網,意義在于多種能源通過互聯網來實現有機互補,互補的邏輯就是最大限度使用可再生能源,減少化石能源,未來的舞臺一定是多元的、互補的,這些都會變成現實。”武鋼表示。
文章來源:中國電力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