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冬天,濟南林景山莊小區的集中供暖由新建的電力鍋爐替代了原來的燃煤鍋爐,成為沒有煙囪的供熱站。濟南供電公司電能替代工作辦公室專工孫大偉告訴記者,這種蓄熱式電鍋爐,在晚上用電低谷時可將水加熱儲存起來,實現8小時加熱,24小時取暖。“不需要燃燒一塊煤,一個冬季減少煤炭消耗6400噸,沒有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質的排放”。
山東的煤炭和石油消費總量一直居全國前列。今年10月份,山東省多個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快推進電能替代的實施意見》,在供暖供冷、工農業生產、交通運輸等多個領域,積極推廣“以電代煤、以電代油”。
在濟南、淄博、德州等地大力推進鍋爐“煤改電”工作,全面推廣熱泵、電蓄能、分散式電采暖技術,在農村地區有計劃推進散煤清潔化替代,建成43個熱泵示范項目、150個分散電采暖示范項目,淘汰煤窯爐3000余臺,改用電爐975臺,每年可減少直燃煤136萬噸。今年以來,山東省共實施“以電代煤”項目2274個,替代電量59.41億千瓦時,相當于減少散燒煤238萬噸,減排二氧化碳592萬噸、二氧化硫18萬噸。同時,山東還在農產品生產、農業排灌方面實施“煤改電”“油改電”工程。經臨沂、日照等地市的實際應用,電烤煙、電烤茶溫控精準、產品質量高、無污染,較原有的燃煤烘烤方式,顯著提升產品質量。農業電排灌具有效率高、成本低等優點,今年已實現全省村村通動力電,明年將實現全省42萬眼農田灌溉機井“井井通電”。
為確保電能可靠供應,山東推進特高壓交直流工程落地,將外來清潔電能源源不斷引入山東。伴隨著“三交四直”7項工程的落地,預計到2020年,山東接受外部電力將達到3650萬千瓦,約占全省最大用電負荷的三分之一,這將為大力實施電能替代、提高電能占終端能源比重提供強有力支撐。
據悉,“十三五”期間,山東將在供暖供冷、工業生產、交通運輸、農業生產、家居家電五大領域綜合運用財稅、電價、環保、融資等13條政策,推進空港陸電、軌道交通、工業窯爐等15項電能替代工程,實現能源終端消費環節電能替代散燒煤、燃油消費總量1300萬噸標煤以上,將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6%以上。
文章來源:國際電力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