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記者獲悉,廣東經信委向廣東電網、廣州供電局、深圳供電局、廣東電力交易中心等下發通知,為籌備好2017年市場建設和規則調整相關工作,定于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召開廣東省電力體制改革配套方案及交易基本規則宣貫會議。
此次會議內容中,廣東經信委將介紹廣東電力市場建設實施方案、售電側改革試點方案、廣東電力交易機構組建方案,廣東發改委介紹廣東有序放開配電網業務實施方案等,此外,國家能源局南方監管局還將介紹《廣東電力市場交易基本規則(試行)》和《廣東電力市場監管實施辦法》有關規定等,這意味著醞釀多時的廣東電力交易新規即將出臺。
一家售電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盡管目前售電企業通過價差獲取的盈利豐厚,但隨著售電主體不斷增多,廣東電力市場新規執行,售電側市場競爭將日趨激烈,“大魚吃小魚”、“強強聯手”等將在未來售電市場不斷上演。
新規影響售電市場格局
10月初,廣東電力市場流傳一份《廣東電力市場交易基本規則(試行)》,該份規則為征求意見后的修改稿。多位廣東電力市場人士向記者證實了這份文件的真實性,按照經驗,修改稿與正式出臺的新規不會有太大差異,新規預計在2017年初試運行。
從修改稿顯示的內容來看,多個條規對電力用戶、售電公司參與交易進行了限定,這也引起不少行業人士的警覺。比如,電力用戶自進入市場之日起,三年內不得自行退出市場,這就意味著進入電力市場不是玩“過家家”,不能任性進出。
此外,所有準入的市場用戶均須全電量參與市場交易,其全部用電量按市場規則進行結算,不再執行目錄電價,這意味著,用戶進入市場后,電量買多買少都必須按市場規則進行,不再有目錄電價進行兜底,風險與利益將并存。
比如,大用戶可自由選擇售電公司,但在同一時刻只能選擇一家售電公司購電(長協+競價),合約期內維持購售電關系不變。有售電公司就借此調侃為“比離婚都難”,因為這考驗電力用戶的抉擇能力,必須選對售電公司,否則根據規定,與售電公司的合約未到期不準解約。
開全國電力交易先河的廣東省,電改進程一直“領跑”全國,但隨著電改步伐的加快,監管也是越發嚴厲。就在10月21日,國家能源局南方監管局對廣東省揭陽市揭東國潤不銹鋼實業有限公司在不具備準入條件下違規參與廣東電力大用戶與發電企業直接交易一事進行了查處,追繳電費價差,取消了該公司市場交易資格,成為全國電改以來開出的首張罰單。
事實上,廣東將要實行新的交易規則,包括發電企業、售電公司、用戶都在想辦法積極應對,及時調整策略。10月24日,由比亞迪、科陸電子投資的深圳深電能售電公司便在官方微信上發文,邀請市場上其它售電企業與其戰略合作,共同增強抗風險能力,實現共贏。
“售電公司將會長期存在,只不過會換了一波又一波,就好比當前的光伏市場,曾經也出現尚德、賽維這樣的龍頭”,一家售電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廣東電力市場新規執行,售電側市場競爭將日趨激烈,“大魚吃小魚”、“強強聯手”等將在未來售電市場不斷上演。
核電、氣電或直面市場競爭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宣貫會召開還要求廣東省內調燃煤電廠、核電、燃氣電廠各1到2人參加,這也意味著核電、燃氣發電有望參與到廣東電力市場交易。
對于參與電力市場交易的主體,國家發改委曾在接受媒體問答時表示,參與市場交易的發電企業,其項目應符合國家規定,單位能耗、環保排放、并網安全應達到國家和行業標準。新核準的發電機組原則上參與電力市場交易。
華北電力大學教授曾鳴告訴記者,各類發電方式的最終目標都是要進入電力市場,按照電力體制改革要求,核電、燃氣發電等都要盡可能參與到市場競爭,既然已經具備條件了,廣東自然要首開先河。當然,進入市場相當于通過市場競爭來刺激行業發展,原有的行業保護政策、機制、措施都要逐步淡化。
“對核電而言,進入市場雖然是一個趨勢,但核電有其特殊性,可能還有一系列限制條件,主要還是圍繞核電安全開展”,曾鳴補充說道。
中廣核總經濟師岳林康此前曾在一次主題報告論壇上指出,核電要在保證安全前提下參與市場競爭,對核電的安全性、技術性、經濟性將帶來更高的要求。
“按國際經驗,電力市場改革往往對新電廠不利,對核電這樣的高固定成本電廠更是嚴峻的經濟性挑戰”,岳林康指出,通過分析核電的成本構成和商業模式,核電仍然有很強的市場競爭力,競爭優勢最根本的還是體現在成本優勢,核電成本構成中燃料成本約占三分之一,相對煤電三分之二的燃料成本而言,在競爭性報價中占有先機,可以爭取更大市場份額。
相比核電參與市場競爭,業內人士指出,盡管天然氣價格大幅下挫,但燃氣發電依然缺乏競爭力,相對于煤炭而言,天然氣發電尚不具備成本優勢和競爭力。
文章來源:國際電力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