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在湄洲灣第二發電廠建設工地,到處都有工人忙碌的身影。為了趕工期,他們在熱浪中揮灑汗水。
來到項目現場,記者看見主廠房、汽機房、鍋爐等已基本建設完畢,有的工人正在安裝調試發電設備,有的則在忙碌搬運管道施工,各項工程有序推進。
隨同采訪的國投湄洲灣電力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林芊介紹,項目土建工程已基本完工,目前正在抓緊進行管道安裝。2臺發電設備,1號機組輔機設備安裝完成85%,2號機組輔機設備安裝完成90%,不久即可完成設備安裝并進行用電受電測試。
據了解,該發電廠主要利用湄洲灣第一發電廠的預留灰壩場及周邊的灘涂海域建設,未占用新耕地。該項目投資68億元,依托國投湄洲灣煤炭碼頭一期工程,將建成煤電一體化的2臺1000兆瓦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預計今年底實現兩臺機組雙投產。
林芊說,項目所選用的這2臺發電機組,其最大技術突破就是高效環保,同時還具有不占用耕地、無拆遷、投資省等特點。與原有火電廠相比,超超臨界機組能耗大大降低,發1千瓦時電所用的燃煤從320克下降到270克。以全年發電100億千瓦時計算,每年可節約煤炭50萬噸。
而在環保技術運用上,項目十分重視節能減排,采用最高效的技術建設煙氣脫硫、脫硝等環保設施。有了這些設施,燃煤機組所產生的煙塵排放前將多次過濾,相當于污染物在排向大氣前就已經“洗了很多次澡”。
據不完全統計,運用這些設施和技術后,湄洲灣第二發電廠每年將可減少排放煙塵28.8噸、二氧化硫47.6噸,排放限值低于國家燃氣機組規定的排放標準。
林芊告訴記者,項目建成后預計年發電量100億千瓦時左右,在完善電力保障的同時,將進一步助推我市經濟社會發展。
此外,更值得期待的是,在第二發電廠周圍,還將布局更多的項目。林芊說,按照發展規劃,未來1000兆瓦的發電機組達到8組,建成后將成為海峽西岸一個重要的電力供應中心,年發電量達500億千瓦時,可實現年產值超200億元。
文章來源: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