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業績同比增長92.52%;2016年1季度業績增長119.90%,2016年1-6月預計增長80%~110%:南都電源發布2015年年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1.53億元,同比增長36.10%;實現歸屬母公司凈利潤2.03億元,同比增長92.52%;對應EPS為0.34元。其中,4季度單季實現營業收入16.80億元,同比增長78.48%,環比增長17.76%;實現歸屬母公司凈利潤0.63億元,去年同期虧損0.05億元,環比增長3.83%;4季度對應EPS為0.10元。公司公告2016年1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4.68億元,同比增長67.03%;實現歸屬母公司凈利潤0.60億元,同比增長119.90%,對應EPS為0.10元。此前公司在2016年1季度業績預告中披露,預計盈利區間為0.55億元~0.63億元,同比增長100%~130%,本次季報業績符合我們和市場的預期。公司預計2016年1-6月份盈利區間為1.44億元~1.69億元,同比增長80%~110%。
華鉑并表,動力鋰電放量,通信電源穩定增長;盈利能力持續提升:公司2015年營業收入51.53億元,同比增長36.10%,2016年1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4.68億元,同比增長67.03%。分業務來看:1)傳統的通信后備電源業務,受惠國內4G網絡基建投資擴大以及海外市場業務結構日趨合理,實現增長穩定,2015年收入23.23億元,同比增長20.37%,貢獻凈利潤約0.9億元;2016年1季度實現收入5.43億元,同比增長9.53%。2)公司收購的華鉑科技自2015年7月開始并表,2015年貢獻收入13.67億元,是公司收入增長的主要動力,并為公司貢獻利潤7021萬元,占公司凈利潤的34.53%,對公司業績有較大提升;2016年1季度華鉑科技實現收入5.57億元,貢獻利潤2538萬元,對1季度業績有較強拉動作用。3)動力電源業務方面,公司新能源汽車動力鋰電池產能已經投產,并與東風特汽、長安客車、廈門金旅等形成穩定供貨關系,2015年貢獻收入1.23億元,凈利率約為10%,貢獻利潤0.12億元左右。2016年1季度動力鋰電放量增長,實現銷售1.29億元,同比增長734.38%,貢獻利潤0.13億元左右。4)公司儲能電池業務2015年實現收入1.78億元,同比增長11.35%。5)電動自行車電池受國內市場低價競爭影響,2015年收入15.09億元,同比下降6.58%,2016年1季度實現收入2.16億元,同比下降30.53%,虧損440.06萬元。盈利能力方面,2015年公司整體毛利率為15.09%,同比提升了0.67個百分點,2016年1季度毛利率進一步提升至16.33%;2015年公司整體凈利率為3.95%,較2014年同比增長了1.16個百分點,2016年1季度凈利率同比提升0.99個百分點至4.12%,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動力鋰電和華鉑將帶動2016年業績持續高增長;儲能“投資+運營”的商用化模式加速拓展:2016年公司傳統主業通信電源業務將繼續保持平穩增長,動力鋰電業務和華鉑科技將提供增量,有望帶動公司業績持續高增長:1)華鉑科技2016年承諾實現凈利潤2.3億元,將貢獻歸屬母公司凈利潤超1.2億元,較2015年的0.7億元增長67%;2)公司動力鋰電1.2GWh項目正在進行,目前已經建成1GWh,鋰電產能將逐步釋放,我們預計全年有效產能將達到600MWh,鋰電業務的盈利貢獻全年有望達到1.2億元以上,將為2016年業績大幅增長產生積極影響。3)儲能方面,公司“投資+運營”的儲能系統商用化模式進入加速拓展期,度電成本已經達到0.5元/kWh以下的水平。2016年1季度,公司與中能硅業、中恒普瑞簽訂了101.64MWh的儲能電站項目(公司持股20%),預計年發電量3049萬度,電費收入2378萬元;同時在鎮江新區將建設600MWh的分布式能源網絡,預計年發電量1.8億度,年電費收入1.41億元。隨著客戶對該模式加深理解及接受度的提高,將進一步加快公司在商用儲能領域的產業布局。這些項目建成后將在未來10年內未公司帶來穩定的現金流,并對公司盈利持續產生積極影響。
布局通信、動力、儲能電源三大業務領域,鉛酸、鋰電、鉛炭技術路線兼修:公司成立于1994年,2010年在A股創業板上市。主營業務為通信后備電源、動力電源、儲能電源、系統集成及相關產品的研發、制造、銷售和服務。主要產品為閥控密封蓄電池、鋰離子電池、鉛炭電池、燃料電池等相關材料,是國內電池行業的領導者。公司現有五大電池生產基地。同時公司于2015年6月收購華鉑科技51%股權,正式進軍鉛酸電池回收領域,完善貢獻現有電池產業鏈布局。
新能源汽車產業爆發,鋰電行業景氣;公司動力鋰電產能釋放,2016年將迎來高速增長:發展新能源汽車,推動傳統汽車產業的戰略轉型,實現國產汽車工業的“彎道超越”已經在我國形成廣泛共識,并上升到國家戰略。根據工信部的數據,201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經歷了爆發式增長,全年銷售達到37.90萬輛,同比增長4倍,并一躍成為全球電動汽車第一大國。其中純電動乘用車生產14.28萬輛,同比增長3倍;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生產6.36萬輛,同比增長3倍;純電動商用車生產14.79萬輛,同比增長8倍;插電式混合動力商用車生產2.46萬輛,同比增長79%。2016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仍將保持快速增長,全年產銷規模有望達到60萬輛,動力電池實際需求量超36GWh,對應銷售規模超700億元,雖然各大廠商已經在陸續擴產,但考慮到產能大規模釋放仍需要1-2年,2016年動力電池行業高景氣狀態仍將持續;而根據國家規劃,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將達到500萬輛,動力全球市場保有量將達到2400萬輛,動力電池市場規模將達到1000億美元,市場空間巨大。
公司原規劃的1.2GWh鋰電池項目,已于2015年中完成一半產能投產,另一半產能2016年初也將投產。2015年公司動力鋰電業務已經打開局面,全年實現銷售1.23億元,客戶數量在不斷擴大,與東風特汽、長安客車、廈門金旅等重要客戶形成緊密合作。2016年隨著全部產能的投產,公司的新能源汽車動力鋰電池銷售將實現更大增長。全年實現銷售收入有望超23億元,將顯著拉動公司收入增長。
公司原有的低速電動車動力電源業務,近年來,伴隨著行業龍頭天能與超威的低價競爭,電池價格降低影響收入增長。但目前,低俗電動車動力電源價格已經谷底反彈,公司原有動力電池業績企穩。2015年實現營業收入15.09億元,貢獻凈利潤236萬元。
儲能龍頭,鉛炭技術行業領先,首推“投資+運營”模式,靜待產業爆發:伴隨著全球新能源發電的逐步規模化開發利用,電力系統也正由傳統電力系統逐漸向新能源電力系統過渡,而儲能已成為制約新能源并網的關鍵問題,正經歷迅速發展。根據CNESA的數據統計,2015年,全球儲能項目在電力系統的裝機總量已經從2008年的不足100MW發展到2014年的845MW,年復合增長率達到42.72%,其中可再生能源并網領域占比最大,約45%。我國最近三年的累計裝機規模保持著30%以上的增長,累計裝機規模為106MW。根據國家能源局的規劃,至2020年我國光伏裝機目標為150GW,風電裝機目標為最低200GW。儲能裝機量達到可再生能源裝機量的10%以上,才能對發電的波動率平滑有一定的效果。如果按儲能裝置10-20%左右配置,推算配套儲能裝機量至少能夠達到35GW,預計國內市場容量將超過2000億元。
公司2011年進入儲能業務領域,立足鉛酸與鉛炭電池技術路線,積極開展儲能示范項目運行。已經相繼中標浙江東福山離網儲能系統、內蒙輝騰錫勒風電場儲能項目、新疆吐魯番微電網示范項目、浙江鹿西島儲能項目、珠海萬山海島微電網示范項目等,產品及系統的可靠性、經濟型得到了充分驗證,商用化推廣具備基礎。公司基于技術與成本優勢,向運營服務轉型,率先推出“投資+運營”的商用模式,為工業用戶提供削峰填谷等節能解決方案,實現在沒有補貼情況下的商業應用。近期公司相繼簽署中恒電氣、中能硅業及鎮江新區等儲能電站合同。未來隨著國家對儲能補貼政策的出臺,儲能產業將迎來爆發,公司作為龍頭,將迎來高速增長。
4G網絡建設速度加快,海外市場拓展順利,公司備用電源業務穩定增長:據全球移動設備供應商協會(GSA)的統計數據,2014年以來,中國4G業務開始啟用。2015年我國繼續保持高速的4G網絡基礎建設速度,4G投資已達到900多億,4G基站規模接近150萬個。2015年電信固定資產投資達到4539億元,同比增長13.69%,按照備用電源占比2%測算,2015年備用電源市場規模達到90億元以上。公司國內通信備用電池龍頭企業,市場份額超16%,2016年國內市場實現營業收入14.69億元,同比增長20.37%。
此外,公司一直大力拓展通信備用電源海外市場,目前產品行銷全球150個國家和地區,海外市場業務結構日趨合理。在非洲、拉美、中東等地區的銷售保持了較好的增長態勢。2015年海外市場實現銷售8.54億元,同比增長23.32%。
而隨著互聯網與數據業務的告訴發展,數據業務大幅增長,催生了對互聯網基礎設施的巨大需求,由此極大帶動IDC后背電池市場。據全球移動設備供應商協會(GSA)的統計數據,過去六年,中國IDC市場復合增長率達到38.6%,2015年市場規模達到492億元,對應后備電源市場規模在55億元左右。未來三年IDC市場增速也將穩定在30%以上。當前,IDC行業市場的后備電池仍以進口為主,未來該領域將逐步被國產蓄電池替代,市場潛力巨大。公司有望在該領域拓展形成新的業績增長點。
收購華鉑科技,打通鉛蓄電池產業鏈,循環經濟降本增效:根據中國電器工業協會的報告,中國每年鉛蓄電池市場需求約為600億元,對鉛及鉛合金原料需求巨大。國際上再生鉛使用占比已經超過60%(其中美國達到70%,歐洲達到80%),中國再生鉛使用比例僅為36.5%,市場空間巨大。公司2015年6月公告收購安徽華鉑再生資源科技有限公司,進軍再生鉛回收行業。華鉑科技是一家專業從事鉛資源回收的企業,其環保型再生鉛項目采用了國際先進的全自動破碎分選拆解系統及富氧側吹熔煉系統,技術裝備處于國際先進水平。本次交易中,華鉑科技向公司提供了業績承諾:2015年、2016年分別實現凈利潤不低于1.2億元、2.3億元。2015年,華鉑科技的實現利潤1.37元,達到業績承諾,并為公司貢獻歸屬母公司凈利潤0.7億元,占公司凈利潤比重為34.53%,顯著增厚公司業績。而2016年按照2.3億元的凈利潤測算,將為公司貢獻利潤超過1.17億元。
華鉑科技專注于鉛資源回收領域,發展前景廣闊,并且與公司主業有著很高的契合度,有利于公司打通現有鉛蓄電池產品產業鏈、降低原材料生產成本形成了循環經濟的發展模式。廢舊鉛蓄電池作為再生鉛行業的原料來源,本身就是一種資源,公司以自身的蓄電池銷售存量為基礎,保證了廢舊電池來源,縮短了回收鏈條,具備了較高的回收效率。
此外,隨著國內鋰電產業的蓬勃發展,市場上鋰電的存量規模越來越大,同時隨著鋰電原材料價格的不斷上漲,鋰電回收已具備較強經濟性與迫切性,公司未來可進入鋰電回收領域,使之形成新的增長點。
增發加碼儲能與啟停市場,構建分布式能源互聯網平臺:公司2015年公布非公開增發預案,擬募集24.5億元,用于武漢南都1000萬kWh鉛炭電池項目,及基于云數據管理平臺的分布式能源互聯網一期項目建設。
本次增發的鉛炭電池將主要用于儲能和啟停電池市場,后期空間巨大。儲能方面,隨著電改、微電網的建設,峰谷電價價差拉大,儲能具備積極性;而風電、光伏的快速發展,對儲能的需求越發迫切。在啟停電池方面,在新能源節能汽車領域,啟停式混合動力有望成為節能汽車技術主流。在歐洲使用率超過50%,并且在北美、歐洲、日本,2020年前將“啟停系統”強制搭載在新車上。而在我國使用率僅5%,空間巨大。根據公司的可行性分析,募投項目中一期500萬kWh產能將于2017年投產,二期500萬kWh預計將于2018年底完成。
達產后將貢獻年收入40億元,內部收益率達10.94%。
同時公司將擬投資5億元用于“基于云數據管理平臺的分布式能源網絡建設一期項目”。其中1億元用于智能型電池管理系統及基于云數據的能量管理系統研究開發,3.9億元用于在全國建設總容量為390MWh的分布式新能源站點,形成初步的能源互聯網布局,并進行統一運營。2015年,公司重點進行了電池管理系統開發及能量管理系統的初步搭建,部分項目已經簽訂合同。
2015年期間費用上升1.31個百分點,存貨周轉天數減少,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增加;2016年1季度期間費用率下降了4.53個百分點,應收賬款增加,存貨降低:公司2015年銷售費用為2.87億元,同比增長57.05%;管理費用為2.31億元,同比增長43.85%;財務費用為0.72億元,同比增長77.99%。期間費用率為11.45%,同比上升了1.31個百分點。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為0.42億元,2014年同期為0.40億元。截至2015年底,公司存貨為11.99億元,同比增長44.86%;存貨周轉天數為83.41天,同比下降了0.65天。應收賬款17.83億元,同比增長39.86%,應收賬款周轉天數為106.82天,同比增加了0.75天。2016年1季度期間費用率為10.52%,同比維持穩定。應收賬款20.57億元,增加了2.74億元;存貨15.41億元,上升了3.42億元。經營現金凈流量凈額-3.39億元,下降了9.01億元。
投資建議:在不考慮增發攤薄股本的情況下,預計公司2016-2018年的EPS分別為0.57元、0.79元和1.03元,對應PE分別為30.5倍、22.2倍和17.0倍,首次覆蓋,給予公司“買入”的投資評級,目標價23元,對應于2016年40倍PE。
來源:北極星電力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