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核電“走出去”初見成效,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一帶一路’建設成效顯現,國際產能合作步伐加快,高鐵、核電等中國裝備‘走出去’取得突破性進展。”在中國核電技術逐漸被國際市場接受的時候,核電燃料問題日益凸顯。目前國內在運的核電站中除秦山一期核電站之外,其余商用核電站尚無自主的燃料組件技術。目前所用的組件技術均轉讓自核反應堆技術出口國,與反應堆技術相對應,經過轉讓后由國內中核旗下的兩大核燃料基地生產。如果沒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燃料組件的配合,中國核電就無法實現真的意義上的“走出去”。
中核:技術領先 國內唯一的核燃料供應商
作為目前國內唯一的核燃料供應商,中核集團自主燃料技術研發當之無愧的走在中廣核和國家電投的前頭,中核集團董事長孫勤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核燃料元件制造是中核集團非常注重的地方。目前中核集團擁有先進的制造技術,比如在國內首次實現了3D打印技術在核燃料元件制造領域的應用。
目前,中核集團目前已經開發了兩代CF系列燃料組件(CF2、CF3),中核集團新聞發言人潘建明曾表示,2組N36特征化組件以及4組CF3先導組件已經在秦山核電廠二期工程2號機組出堆,完成了首個循環輻照考驗。此外,CF2燃料組件已經完成兩個循環輻照考驗。預計2017年將實現CF系列燃料組件的工業化應用。
配合“華龍一號”而設計研發的“177堆芯”是中核集團燃料研發的精髓,它體現了創新的理念和有充分保證的安全性。比法國二代改進型的核電站的157根燃料組件裕量更大,也更加安全,裕量由原來二代加的 5%~10%提升至的15%。孫勤在描述“177堆芯”時舉過一個生動的例子:“法國二代改進型的核電站相當于一副擔子由157個人挑。
后來講要增加安全性,就是要增大裕量,有兩個辦法,把人養壯一點或把人數增多一點。養壯一點就是挑擔子的人吃得壯一點,即把原來的燃料棒加粗加長;另一個辦法是將157個人增加到177個人,在個人單體力量不變的情況下有更多的人來分擔。”為調整能力布局,聚集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實現產業轉型升級,中核集團作出了建設高度聚集的核燃料產業園區,實施核燃料加工產業國際化經營的戰略決策。按照規劃,核燃料產業園區采取“一次規劃、分步實施”的方式,集中建設鈾純化轉化、鈾濃縮、核燃料元件制造等核燃料加工設施,實現從原料八氧化三鈾到產品核燃料組件的“一站式”加工服務,建成國際一流的核燃料加工產業集群,全面提升核燃料加工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中核集團下一步的目標是要將核燃料產業園打造成為國際化的供應中心。
中廣核:苦心修煉 補充核燃料循環前端實力
與老大哥中核集團不同,中廣核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缺乏對燃料元件的掌握,為了打破出口核電技術限制,提高核燃料的經濟性,擁有自主燃料技術,早在2008年,中廣核研究院的前身中科華核電技術研究院便曾提出燃料組件設計專利。2013年10月中廣核成立了專項工作組,分別于2014年11月、2015年3月、2015年8月向核安全局呈交了三批工程報告。2015年11月23日,國家核安全局下文批準了入堆考驗申請。
2月17日,中廣核發布消息稱,其自主研發的4組STEP-12核燃料組件和4組CZ鋯合金樣品管組件于2月14日正式裝入嶺澳核電站二期1號機組,隨反應堆進行輻照考驗。這意味著中廣核的自主燃料組件技術研發進入商業化應用之前的最后考驗階段,中廣核希望借此進一步補足在核燃料循環前端的實力。
據中廣核研究院介紹,核燃料組件的技術開發分為原型組件、定型組件和先導組件三個階段。此次入堆的STEP-12為先導組件,也是商業應用前技術研發的最后一關。由于中廣核此前并沒有生產核燃料的經驗,監管部門對此次燃料組件入堆進行了嚴格審查。
在前端領域,中廣核已經通過海外貿易和投資獲得了相當數量的鈾資源保障,在燃料生產環節,中廣核試圖通過與天然鈾大國哈薩克斯坦合作建設組件廠實現海外破局,同時也始終謀求廣東地區核燃料產業園項目的推進。而要打通鈾資源與自主燃料供應之間環節,除了需要政策支持,自身條件中最關鍵的一環便是擁有自主的燃料技術。
此次STEP-12組件入堆考驗,是中廣核打通該環節的重要一步。
國家電投:成果初現 積極合作找尋發展新起點
成立較晚的國家電投在自主燃料領域研發的起步也相對較晚,作為AP1000引進、消化再創新的主體,國家電投自主燃料技術的研發也已經有初步成果。2015年12月31日,由國家電投旗下上海核工程設計研究院自主研發設計的CAP1400自主化燃料原型組件在包頭順利下線。
國家電投目前與中核旗下的包頭燃料生產基地合作。作為引進AP1000技術的主體,國家電投也將引進西屋的燃料組件技術。其引進模式將參考此前二代加技術引進的模式,未來除了首爐料由西屋供應之外,后續燃料將在國內制造。具體對AP1000而言,其燃料生產線設在包頭,國家電投擁有該生產線35%的股份。而在CAP1400燃料組件的研發設計上,國家電投也正與包頭基地合作研發。
面對中核集團多年積累的技術基礎,中廣核與國家電投也在燃料設計技術上展開了合作。2015年12月21日,國家電投在其中央研究院發布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電廠設計與安全分析軟件COSINE,該分析軟件包含核燃料設計軟件,而核燃料分析軟件由中廣核研究院和上海核工院聯合開發,這兩家研究院正是兩大巨頭旗下進行核燃料技術開發的研究院。
此外,中核新的燃料產業園戰略上已經調整為建設南北兩個核燃料產業園,其北方產業園定在河北滄州,已經開展部分前期工作。而南方產業園中核與中廣核計劃合資建設,項目起初設在廣東省江門市,因當地居民反對而擱淺之后,目前進展緩慢,仍處于廠址比選階段。
中廣核一方面寄希望于廣東的核燃料產業園項目有所突破。另一方面,也在海外通過與哈薩克斯坦合作希望從海外破局。2015年12月,中廣核與哈薩克斯坦國家原子能公司簽署商業協議,計劃與哈原工合作,在哈薩克斯坦設計建設核燃料組件加工廠,力爭組建一條完整的產業鏈。
文章來源:中國電力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