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避免同業競爭,整合旗下煤電資產管理架構,京能電力(6.07 停牌,買入)大股東擬將旗下69億元的煤電資產注入京能電力,然而就在交易方案公開不到20天,京能集團的資產注入方案就引起了上交所的關注。
在上交所下發的問詢函中北京商報記者發現,擬注入京能電力的煤電資產經營狀況并不如交易方案顯示那般樂觀,此外公司的行業前景、盈利能力以及在交易中的估值都引起了上交所的關注。資料顯示,此次擬注入京能電力的京能煤電主營業務為投資與控股京能集團的煤電企業,截至2015年末,該公司資產總計119億元,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權益47億元,2015年度營業總收入近24億元,較2014年度的30億元下滑了20%,不過公司實現凈利潤7.75億元,同比增加了74%。而導致京能煤電出現營收下滑凈利反升的原因,是由于在去年8月,京能煤電接收劃轉4家參股公司,使得2015年投資收益增長較快。
實際上,京能煤電大部分子公司和參股公司最近兩年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均有不同程度下滑,例如,作為京能煤電核心子公司的漳山發電,其2014年、2015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5.35億元和19.4億元,凈利潤分別為4.22億元、3.23億元,下滑趨勢明顯,而京能煤電持股47%的蒙達發電、持股49%的上都發電2015年凈利潤下降幅度亦都在20%以上。此外,京能煤電子公司赤峰能源非經常性損益對其凈利潤的影響也較大,其2015年度以政府補貼為主的非經常性損益高達2211萬元。
而標的資產的高估值也引起了上交所的注意。問詢函中,上交所表示,漳山發電2014年經歷股權置換,本次交易預估價值較2014年7月的評估價值高出約7.95億元,增長近一倍。而2015年漳山發電的凈利潤與 2014年相比卻下滑了24%。因此,公司被要求補充披露標的資產在短時間內未見盈利好轉的情況下估值翻倍的理由及其合理性。
來源:北極星電力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