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對外承包規模全球第一 “一帶一路”建設將成我國對外承包主線
“近年來,中國對外承包工程企業實力不斷增強,已從最初的土建施工發展到工程總承包、項目融資、設計咨詢、運營維護管理等高附加領域拓展。”1 月20日,商務部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表示,除個別年份外,中國對外承包工程的營業規模這幾年在全球都排名第一,對世界經濟發展和實現互利共贏作出了積極貢獻。
沈丹陽表示,在一些發展中國家,中國幫助當地建設了一整套石油工業、電力、交通運輸等領域的工業體系,并建成一大批標志性建筑,有利地促進了當地工業化進程及經濟社會發展,增加了就業,改善了民生。
與此同時,我國入選ENR250排行榜的企業數量逐年增多,由2011年的51家增至2015年的65家,業務總額再創歷史新高。
對外承包勞務合作進入健康穩健增長新常態
在1月27日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舉行的2016年首次新聞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張湘也表示,五年間,對外承包工程業務累計完成營業額 6536.4億美元,新簽合同額8723.2億美元,分別比上一個五年增長114.5%和70.8%,業務增幅總體保持在中高速區間,由上一個五年的爆發式增長進入健康穩健增長新常態。
張湘介紹說,五年來,對外承包工程企業在鞏固亞洲和非洲傳統市場的同時,不斷加大對新市場的開發力度。在歐洲、拉丁美洲、北美洲業務增幅均超過 200%,其中拉美已成長為我國第三大承包工程市場,中東歐市場業務從無到有,經營規模不斷擴大。企業以并購當地知名企業的方式進入了西歐、北美、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市場。也正因為此原因,美國和澳大利亞分別進入2015年新簽合同額國別前十名。
與此同時,不同規模和類型的承包工程企業分別基于自身業務特點,開展新業務模式的探索。表現在:進軍新領域,嘗試開展新能源、農業綜合開發、房地產和礦產資源開發等項目;產業鏈不斷延伸,向著綜合規劃、設計咨詢、投融資、運營維護管理等高附加值領域拓展;BT、BOT/PPP模式取得實質性進展,以BOT/PPP模式推動的項目金額已占對外投標總額的4%;企業以小額投資入股方式獲取大型項目建設權已成為一種新的業務實踐。
企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在亞非傳統市場深耕細作、大力推進屬地化經營。調查顯示,承包商會會員企業在非洲雇傭外籍人員比例平均超過60%。企業從對員工、業主、合作方、社區和環境等方面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以實際行動分享發展成果,贏得了東道國和國際社會的贊譽。
隨著業務規模的大幅增長,“中國標準”得到更廣泛的推廣,目前使用中國技術標準的EPC項目占對外承包工程項目總數的19%,項目金額占合同總金額的22%。如蒙內鐵路項目、埃塞高速公路等諸多大型交通、電力建設項目均開始采用中國標準。
“一帶一路”將繪就更為美好斑斕的合作圖景
張湘介紹說,過去一年中,“一帶一路”倡議正式發布,體現著“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理念的區域合作發展新藍圖正在鋪陳。
在多方面的努力之下,“一帶一路”的 “愿景”正在落實到“行動”。去年11月,國家發改委用“五個一”總結了“一帶一路”建設的階段性成果,即“一個頂層設計、一系列國際共識、一攬子合作協議、一批建設項目、一套支撐保障體系”,“一帶一路”建設進程正在提檔加速。在這一過程中,對外承包工程行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根據商務部最新數據,我國企業2015年在“一帶一路”相關的60個國家新簽對外承包工程項目合同3987份,新簽合同額926.4億美元,占同期我國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的44.1%,同比增長7.4%;完成營業額692.6億美元,占同期總額的45%,同比增長7.6%。
44.1%的占比表明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一直是我國對外承包工程的重要市場,而對外承包工程企業則是承擔“一帶一路”建設的核心載體和中堅力量。一年中,這60個國家的業務總量保持增長,但增速較往年沒有明顯變化。這也是工程項目環節復雜、運作周期長的特點決定的,市場受到利好政策等因素的影響體現在業務指標上會表現出一定的滯后效應。
“一帶一路”項目充分體現了互利合作的理念和共識。中國企業組成聯合體中標大項目成為常態,產業鏈上下游的企業以“聯盟”方式承攬“建營一體化”項目。中國企業與東道國企業合作開發項目的模式也不斷涌現,例如雅萬高鐵就是由中國鐵總牽頭的中方聯合體與印尼幾家企業合作組建公司來進行運作。另外,金融機構的作用越來越突出,絲路基金的首單業務就是以參股形式促成了三峽集團在巴基斯坦的卡洛特水電項目,進出口行、國開行也為很多大項目提供了資金支持,解決了最為關鍵的資金瓶頸問題。
張湘說,“一帶一路”建設剛剛拉開帷幕,基礎設施合作作為先行領域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可以想見,“一帶一路”上會出現更為美好斑斕的合作圖景,對外承包工程行業也必將在歷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來源:國際電力網